听听部分地区乡村教师的急难愁盼-凯发k8手机网页
贵州频道
>>正文

听听部分地区乡村教师的急难愁盼-凯发k8手机网页

2023-09-27 17:15: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9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听听部分地区乡村教师的急难愁盼》的报道。

  “一人兼教5门课、焦虑英语考试成绩不达标、无厘头的非教学任务繁重……”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贵州部分乡村中小学调研,倾听基层一线乡村教师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

急:成绩差设施差

  坐在记者面前,贵州某县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忧心忡忡地拿出一张成绩单,上面是全校上学期英语考试的成绩。

  这张成绩单显示:学科总分50分,六年级均分11分,五年级均分15分,四年级均分20分,三年级均分12分。

  这所山区小学共有5个年级6个班,全校99名学生,7名老师,没有专业英语老师。“老师自己的发音都不标准,大家都没有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都靠初高中的英语基础在教学。”这位校长说。

  这所小学所在的乡镇15所小学2023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显示,486名考生参加英语考试,190名学生的成绩在15分以下(学科总分50分),全镇均分为20.2分,均分最差的班级得分为5.1分,差分率最高的班级为83%。

  “自己只有‘半桶水’,给不了学生‘一桶水’。”该镇中心校六年级一名班主任罗老师说,该班的英语成绩均分26分,在本校排名第一,但是仍旧不及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邻近的一个县。该县教科局有关负责人说,乡村小学很难按学科保障教师,尤其缺乏专业英语教师,全县小学阶段英语成绩的合格率偏低,城镇合格率为57%,平均分63.83分,乡村合格率为18%,平均分45分。

  让乡村教师们焦急的还有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离婚率相对较高、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高,由家庭因素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在大方县的一所乡村小学,247名小学生中,有40名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部分孩子曾因家庭因素导致存在心理问题。

  “学校教师力量紧缺,两名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课程,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也没有真正懂心理教育的老师。最担心的是部分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纾解,容易走极端。”该校一名教师说。

  该县一所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由于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全校18个班级只有一名美术老师、两名音乐老师,没有心理健康学科的老师。

  学校设备设施短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制约着老师们施展才华。

  记者在贵州某地一所偏远小学看到,该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和计算机室,9000多册图书只能堆放在教室角落。五六年前配备的8台“班班通”已经几乎全部损坏、瘫痪。

  “7月花了好几千块修好‘班班通’,但没用多久又坏了。维修师傅说是主机老化了,需要更换,但换新的要3万元一台,根本没有这个钱。”该小学一名教师说。

  附近的另一所小学校园里,则完全没有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相关的乐器、美术工具、体育器材、实验器材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无法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只能靠老师凭空讲,教学效果怎能不打折扣?”该校教师朱老师说。

  在大方县核桃乡一所小学,狭窄的教学场地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将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医务室合而为一。“老师们挤在一起办公无所谓,但苦了孩子们,得不到很好的学习环境。”该校一位教师说。

难:一人身兼多课

  乡村教师力量不足,导致一人兼教多门课程的“全科教师”比较普遍。加上优秀教师不断流出,教师补充速度赶不上流失速度,进一步削弱了乡村教师队伍,加重了乡村在岗教师的教学负担。

  贵州某地一所偏远乡镇小学共有7个班224名学生,只有12名老师,每名老师都要上4-5门课程,最多的每周要上24节课。

  “既要满足国家对课程开设的要求,又要结合教师力量实际情况,不得不采取兼课的形式。”这所小学的校长王老师说。

  赫章县的一个乡村教学点开设了幼儿园、小学一到三年级,共有120名学生。该教学点的一名教师说:“上学期有4名教师,马上要调走一名,下学期开始3名教师要负责所有班级教学,课时最多的老师可能达到每周25节,远超县城小学教师的每周平均教学课时。”

  另一个县的小学教师、副校长刘老师同时兼上数学、体育、科技、美术4门课程。“城区学校的中层干部大都没有教学任务,我们这里中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教学,而且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活。”刘老师说。

  “如果要配足教师,我们学校还需要增加35名教师。”大方县一位乡村中学老师说,现在没有足够教师,但国家规定的课程要开足,就只好让教师兼教课程,于是就出现了语文老师兼教心理课、英语老师兼教音乐课、数学老师兼教体育课的现象。

  记者在这些地区调研发现,尽管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城区学校稍高,但想尽办法进城工作,仍旧是不少乡村教师的努力方向。“城区学校每遴选一次,乡村教师就流失一批,乡村学校成了城区学校的‘教师培训学校’。”不少乡村学校校长坦言。

  毕节市七星关区一所乡村小学61名教师中,近三年流失了7名,年龄都在30-36岁之间,年轻、素质高的老师不太能留得住。“今年已经确定有1名老师要调走,还有好几名老师也准备考走,现在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有11名老师的年龄在53岁以上。”该校校长说。

  尽管近年来大量招聘特岗教师对农村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但部分地区的补充速度远远赶不上流失速度。以贵州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为例,2016年以来,学校老师的数量从209名减到现在的168名,流失了41名老师。“每到开学前的一两个月,便开始头疼请代课教师的问题。”该校校长说。

  另一个县一所偏远小学的校长说:“学校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每年都有三四名离开,过去五年间走了17名教师,招进来的特岗教师刚刚培养好就走了。今年已经有3名教师考走了,还有的老师正在往外调。教师流出频繁,导致有的孩子一到六年级读下来,要换三到六次老师,很多家长都在反映频繁换老师影响孩子学习,但也没有办法。”

愁:本职工作外任务太多

  除正常教学任务外,部分乡村教师还承担着不少原本不属于其本职工作的任务:电话催交助学贷款、催缴医保、帮助农民在线学习、参加统计答题竞赛等等,这些琐碎的工作耗费了基层教师大量精力。

  为了提升全县1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某县为部分学历较低的农民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学历。小学教师李老师讲述了他的经历。学历提升行动一开始,他便领到一个任务:包保6个村民学完相关网络课程,并拿到相关学历证明。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李老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多次来到村民家中督促,但学习进度迟迟没有进展。“包保的村民大多是40岁以上,文化程度特别低,连最基本的用账号和密码登录学习平台都不知道如何操作,连续多月多次督促之后他们也厌烦了,眼看学习期限就快到了,最后他们跟我说,‘老师,要不您帮我学了算了’。”李老师说,他被弄得哭笑不得之后,还得耐心引导。

  诸如此类,很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务,正在被强加到部分学校和教师头上。“粗略统计过,今年就有二十几种资料要帮乡里做,有的还是重复上报。”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说。

  另一个县一所中学的周老师坦言,这些年地方给学校、教师摊派非教学任务的现象并未完全杜绝,教学外的无厘头任务过重。他举例说,催大学生还助学贷款、帮助村民学历提升、催交医保、政务app安装、网络答题竞赛等一系列与教学无关的事务都需要老师去做。

  “大学毕业生没有按时还款,需要村里的小学老师来包保、催收;村民绑定电子医保,需要我们到村民家上门帮助操作,完不成就扣工资和绩效奖。”周老师说。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不少基层教育部门为了完成日常工作,长期、大量从乡村学校抽借老师。以某县教育局为例,教育局本级在编在岗职工共136名,下属办公室、党建办、监察室、改革办、基础教育股等数十个股室共从乡村学校抽调了约100人来支撑日常工作。

  城区学校频繁借调,政府部门不断抽调,让乡村在编在岗教师不得不承担起不在岗教师的工作任务。

  某县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共有91名在编教师,只有86名实际在岗。仅有的2名美术老师,1名借调到城区学校工作,1名被该县教育部门借用。1名英语老师借调到该县的国有企业工作,1名老师被派去驻村,1名老师长期请病假。

  “没有了美术老师,美术课的教学任务只能转嫁给其他科任老师承担,英语老师本就紧缺,人一走,其他老师的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增加。”该校一位老师说。

  另一个乡镇的中心校小学阶段共有编制教师266人,实际在岗247人,在编不在岗的19人中,4人交流到城区学校任教,5人被本县教育科技局、上级政府教育局、当地乡镇政府抽调“跟班学习”。

  “有的同事长期在政府部门‘跟班学习’,真的能学到什么?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调进城工作。”一位小学老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盼:深化改革为乡村教师鼓劲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仍然是解决乡村教师面临问题的关键一招。

  有乡村教师建议,盘活区域内的编制资源,通过机构编制改革工作,把精简下来的编制用到民生急需上,尤其要保障教师的编制。

  毕节市织金县县城的一所幼儿园共有58名老师,其中27名教师有编制。一位临聘老师说:“有编制的职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不在编的只有3000多元。真希望能够有足够的编制给幼儿园,自己一定会去积极参加考试。”

  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编制数量难以保障的情况,在贵州部分地区的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赫章县编办有关负责人说,县里教育系统的编制数只够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基本没法保障,全县幼儿园仅有531名在编在岗教师,公办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缺口在1000个以上,“现在聘请了891名幼儿园志愿者支撑教学,今年还要招人”。

  有乡村教师建议,要改变乡村教师向城区机关、学校单向流动的现状,可以探索城乡学校教师轮岗,让城区教师能到乡村学校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让乡村教师能到城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还有乡村教师建议,大力整治随意向乡村学校、教师摊派非教学任务的做法,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尤其要杜绝随意向基层教师摊派非教学工作任务,畅通教师对违规摊派任务的监督举报渠道,切实让乡村教师聚焦主业,安心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

  让乡村教师挺起脊梁教书放下包袱奋斗

  在西南山区部分小学采访时,一位兼任英语、数学、体育、音乐四门课程的老师怀着愧疚的心情告诉记者,教数学没问题,体育和音乐也凑合,但勉为其难教英语,靠的还是自己高中时代的“底子”,教学效果实在太差,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英语科目差分率在60%以上。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考试成绩差、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并非个案,有的区县数学、英语科目达标率甚至不足50%。

  教学成果饱含着乡村教师们的荣誉、理想和追求,没有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的尊严何在?但要达到与城区学校基本相同的教学成果,何其艰难!

  记者走访的大部分城区学校,基本能按照教学科目配置专门教师,能实现专科专教,主要课程的教师每周的教学时间在13课时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少乡村学校往往是按照班级数量配备老师,比例多不超过1:1.5,不少班级只有一名老师负责教授所有课程,部分学校由于教师力量不足,存在不少一人身兼四五门课程的“全科教师”,每周教学任务超过20课时的乡村教师大有人在。

  教学任务更重,教学不能专业专教,原本就已经让乡村教师背负更重的负担参与区域内的教学竞争,但更大的压力还来自各种教学工作之外的其他任务。

  教师仍然是不少欠发达地区农村最有文化的群体之一,正因如此,他们随时被抽调,以便完成各种原本属于政府部门或村委会的工作任务。在部分农村,催缴纳医保、催还助学贷款、参与app答题比赛等各类与教师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相当部分都放到了教师头上。“白天忙教学,晚上忙进村入户,做错一份资料,就要被扣绩效,挨批评。”一位乡村教师跟记者说。

  乡村学校物质条件的艰苦尤可克服,但精神层面的压力却往往成为难以承受之重,加剧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随着年老的教师逐步退休,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流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无疑将迎来更大挑战。

  让乡村教师挺起脊梁教书,应营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构建对乡村教师的合理评价机制,让勤奋努力工作的乡村教师有不输于城区教师的获得感。要遏制无厘头增加教师本职工作外任务的冲动,卸下教师背负的沉重包袱,鼓励其轻装上阵。要推动完善相关监督机制,让乡村教师有勇气、有底气对不合理外来工作任务“说不”,能够把主要精力真正放在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上。(记者 欧甸丘 蒋成 周宣妮)

[责任编辑:谢素香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