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新印1950”文创街区正式营业。
新华印刷厂,这座承载着贵阳印刷的历史记忆的老厂房,随着时间的流转和城市的发展,逐渐隐入尘烟,鲜少有人问津。
2020年7月,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由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贵州新华印刷厂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新华文化创意街区”项目应运而生。2022年1月,“新印1950”项目开工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重新布局、打造,新华印刷厂旧厂房变成集餐饮、书店、印刷博物馆、文创、零售、酒吧、户外、剧场等业态于一体的文创商业新街区。
走进街区,油印机、蜡刻板、切书机等工业遗存的视觉符号映入眼帘,巷顶上以活字印刷形式呈现的百家姓,彰显了老厂在印刷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回廊墙上灰白老照片让人瞬间回到了那个久违的时代。
第一代新印人罗桂珍走进“新印1950”,看着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心生感慨:“看到这些机器,我就想到了当年在厂里上班的场景,真的很激动。”
在商场中央区域的城市展厅中,“贵阳城市记忆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这里有老式冰箱、电话,小喇叭里还在播放童谣,真是太有趣了。”9岁的航航说。
家门口的商业街区,让临近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不少。家住友谊路120号院的严大爷一家,过去因附近没有公园、商场,只能到东山公园等地散步。“现在一家老小每晚都会提议到‘新印1950’逛,步行5分钟就到,而且吃喝玩的项目都有,既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也有老一辈人的时代记忆,挺好。”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工业遗址的特殊记忆?“新印1950”的焕新,给出了答案。以“工业记忆的保留以及修复的整治,新旧功能和景观特色的协调,尊重原有肌理和生态特色”为原则,通过大胆融合布局、个性链接空间的设计手法,打造“街区 盒子”的立体商业空间,呈现出将历史印记、工业遗存融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空间,让老厂区与新空间碰撞,形成一个保留工业厂房“骨骼”,又注入新鲜“血液”的文化创意园。
“‘新印1950’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工业结构和风貌,创新规划的‘两轴、三区、多节点’空间格局,融入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功能,使之成为贵州文化产业的新亮点、文化创意的新高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改变“千街一面”的商场面孔,展现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新印1950”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了“休闲、文化、舒适”的定位,力图打破传统商业街区单一的购物模式,为大众提供集吃、喝、玩于一体的全新体验。
“街区签约106个品牌,签约率达100%。签约品牌中,有城市首店6家,西南首店1家。”据国贸集团副总经理熊鹰介绍,“新印1950”打造了包括1950广场、梧桐大道、城市展厅、文化空间、城市会客厅、榫卯天台等空间,集多元业态于一体,让大众享受现代商业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工业文化氛围。
据不完全统计,自试营业以来,“新印1950”每天接待消费者3万人次左右,成为贵阳市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的时尚潮流新地标。
“新印1950”项目是贵阳市盘活存量、唤醒产业转型活力的一个缩影。为保护历史文化并盘活存量,近年来,贵阳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努力实现城市发展高质量、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的“三精三高”要求,推进云岩区、南明区“一河一道两片”改造提升工程,将传统的“老资源”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注入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