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四十载不变找矿报国心-凯发k8手机网页
贵州频道
>>正文

周琦:四十载不变找矿报国心-凯发k8手机网页

2024-02-25 09:47:07  来源:贵州日报

  2024年1月19日这天,对于周琦来说,是个值得一生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是他工作43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数次回想起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如今已快满60岁的周琦依然感到热血沸腾,“这个奖让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的决心。”

  周琦是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勘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贵州省战略矿产智慧勘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从17岁开始,他一直在“寻锰”的路上。

  43年来,他带领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贵州省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以下简称103地质队)走遍贵州山水,打破了我国锰矿找矿久攻不克的困局,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的最大突破,重构了国家锰矿资源格局,为维护国家锰矿资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贵州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富矿精开”战略,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时间回到1978年。

  这一年,周琦14岁,初中毕业,以石阡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原地质部昆明地质学校录取,就读地质调查及找矿专业。

  17岁毕业,周琦被组织分配到103地质队工作,他的踏实认真很快得到单位锰矿专题科研组组长的赏识,并成为其科研助手。

  周琦的良好表现,令单位的前辈们青睐有加,经常带他跟随锰矿科研组到野外考察。野外工作异常辛苦,但也是这份辛苦让他看到贵州老一辈地质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定了他日后克服种种困难,“寻锰”到底的决心。

  1990年,贵州的“寻锰”事业陷入低谷。

  在那以前,传统的锰矿外生沉积成矿理论认为,锰矿主要是在盆地边缘或是在海边成矿,来自远古大陆的锰质经长期风化、剥蚀、搬运等,最终在盆地边缘或海边沉积成矿。

  但周琦始终认为锰矿的出现有规律可循,传统的锰矿外生沉积成矿理论难以解释。

  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锰矿成矿新认识,周琦决定继续深造。2000年,周琦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先后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周琦突破了国际上锰矿主要是外生沉积成矿理论的束缚,创立了全新的锰矿喷溢沉积成矿的新理论,研发了一套隐伏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关键技术体系。通过转化应用,这套体系在黔东地区实现锰矿找矿重大突破,使黔东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贵州锰矿资源储量跃居亚洲第一,维护了国家锰矿资源安全。

  与此同时,他的团队将创立的隐伏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到贵州遵义二叠纪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找矿实现新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他带出来的许多年轻人也脱颖而出——团队成员1人于2017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8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年入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团队成员2人于2017年荣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寻锰”43年,周琦不仅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地质科研团队,还获誉多项——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十层次”人才,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周光召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诸多荣誉勉励着周琦孜孜不倦地活跃在科研一线,他意气风发地说:“踏遍青山找矿报国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奋斗终身的事业,我将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将找矿进行到底,为贵州省推进‘富矿精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马红梅)

[责任编辑:邓娴 黄勇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